首页 问答 正文

36件重724克玳瑁手镯入境被查,海关严打濒危动物制品走私

问答 编辑:绍梵 日期:2025-03-31 08:22:32 8人浏览

2025年3月,广州海关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旅检渠道成功查获一起违规携带濒危动物制品进境的案件,现场查获玳瑁手镯36件,总重量达到724克,这一事件不仅彰显了我国海关在打击濒危动物制品走私方面的坚定决心和高效执行力,也再次提醒公众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性,本文将详细回顾这一事件,探讨其背后的法律背景、海关措施以及濒危动物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事件回顾

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关员在对一架进境航班进行监管时,发现两名结伴同行的旅客行李机检图像异常,图像显示,行李内有大量材质异常的手镯状物体,这引起了海关关员的警觉,随即,海关关员迅速拦截这两名旅客,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查验。

在查验过程中,海关关员在其中一名旅客的行李箱中发现了大量手镯,这些手镯质地晶莹剔透,整体呈黄褐色、红棕色交织,疑似玳瑁制品,玳瑁是一种珍贵的爬行动物,其背甲壳常被用于制作高档饰品,但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玳瑁已成为濒危物种,受到国际和国内法律的严格保护。

为了确认这些手镯的材质和来源,海关关员将其送往技术机构进行鉴定,经鉴定,确认这些手镯为爬行纲龟鳖目海龟科玳瑁的背甲壳制品,共计36件,总重量为724克,这一鉴定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海关关员的初步判断,也为后续的案件处理提供了确凿的证据。

法律背景

玳瑁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列明的保护物种,也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根据《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规定,除合法持有《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并按规定办理海关手续外,禁止携带濒危物种及制品进出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次广州海关查获的36件玳瑁手镯,显然属于违规携带濒危动物制品进境的行为,海关依法对这些手镯进行了扣押,并将对涉案旅客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这一事件再次凸显了我国海关在打击濒危动物制品走私方面的严格执法和坚定决心。

36件重724克玳瑁手镯入境被查,海关严打濒危动物制品走私

海关措施

广州海关在打击濒危动物制品走私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海关加强了对进境旅客行李的监管和查验力度,通过先进的机检设备和专业的查验人员,对可疑行李进行及时拦截和进一步查验,海关加强了对濒危动物制品的鉴定和识别能力,通过与技术机构的合作,确保了对涉案物品的准确鉴定和快速处理,海关还加强了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了公众对濒危动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在这次事件中,广州海关的迅速反应和高效执行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从发现可疑行李到确认涉案物品为玳瑁手镯,再到对涉案旅客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整个过程仅用了很短的时间,这得益于海关关员的专业素养和高效协作,也得益于海关在打击濒危动物制品走私方面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成熟机制。

濒危动物保护现状与挑战

濒危动物保护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许多珍稀动物面临着灭绝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国际社会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和公约协议,并加强了跨国合作和交流,濒危动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非法贸易和盗猎行为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暴利,不惜铤而走险,非法捕猎和贩卖濒危动物及其制品,这些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也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和利益,公众对濒危动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一些人缺乏对濒危动物保护的了解和认识,缺乏保护意识和责任感,甚至存在购买和食用濒危动物制品的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也对濒危动物保护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困难,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和行动,政府应加强对濒危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执行力度,加大对非法贸易和盗猎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罚力度,政府还应加强对濒危动物及其制品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追溯体系,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濒危动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科普教育课程,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和价值观,我们还应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跨国非法贸易和盗猎行为等全球性挑战。

玳瑁保护的重要性与措施

玳瑁作为一种珍贵的濒危动物,其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玳瑁的背甲壳具有独特的美丽纹理和色彩,常被用于制作高档饰品和工艺品,由于过度捕捞和非法贸易的威胁,玳瑁的数量急剧减少,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了保护玳瑁这一珍稀物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行动。

应加强对玳瑁及其制品的监管和管理力度,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追溯体系,加强对玳瑁及其制品的进出口、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和管理力度,海关应加强对进境旅客行李的查验力度,防止玳瑁及其制品非法入境,应加强对玳瑁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政府应加大对玳瑁栖息地的保护和恢复投入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等保护区域,为玳瑁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生存条件,还应加强对玳瑁的科学研究和监测力度,了解玳瑁的生态习性和繁殖规律等信息,为制定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政府层面的措施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到玳瑁保护中来,公众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保护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为玳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公众还可以通过购买和使用环保产品、减少浪费和污染等行为方式,为玳瑁等濒危动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

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公众教育是提升公众对濒危动物保护认识和重视程度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公众教育,我们可以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和价值观,增强公众对濒危动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府应加强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和科普教育课程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濒危动物保护的知识和理念,政府还可以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强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报道力度,提高公众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关注度和认知度。

学校和社会组织也应加强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学校可以将濒危动物保护纳入课程内容和课外活动中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和价值观,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濒危动物保护的知识和理念,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濒危动物保护中来。

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媒体和社交平台等渠道加强对濒危动物保护的宣传和报道力度,通过发布相关的新闻资讯、科普文章和图片视频等内容形式,向公众传递濒危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濒危动物保护中来。

广州海关查获36件重724克玳瑁手镯的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保护濒危动物的重要性,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之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这些珍稀的物种和它们的生存环境,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海关监管力度、公众教育意识提升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和手段,我们可以共同应对濒危动物保护所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