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 正文

钟南山建议40岁以上每年查肺功能,守护呼吸健康,预防慢阻肺

百科 编辑:孝弟 日期:2024-11-21 12:25:06 20人浏览

在现代社会,随着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导致呼吸困难的慢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社会经济负担的特点,由于公众对慢阻肺的认知不足,导致该病的知晓率、诊断率和规范化治疗比例均较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多次呼吁,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特别是长期吸烟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本文将深入探讨钟南山院士的建议,分析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早期筛查和干预来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阻肺的现状与挑战

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显著社会和经济负担的慢性疾病,据《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成人COPD患病率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这意味着,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位是COPD患者,慢阻肺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空气污染、燃料烟雾、被动或二手烟暴露、呼吸道感染等。

尽管慢阻肺的患病率如此之高,但公众对该病的知晓率却严重不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慢阻肺病的公众知晓率不足10%,仅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病,近90%的患者此前从未得到明确诊断,这种低知晓率、低诊断率和高社会经济负担的现状,使得慢阻肺的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对早期诊断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肺功能检查能够测定肺容积、肺通气及换气功能、呼出气体分析、气道阻力及支气管反应性等,从而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状态,与X光、CT和核磁共振等检查相比,肺功能检查更注重于功能状态的评估,而功能改变往往早于形态改变,因此具有早期发现肺部异常的重要作用。

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肺功能检查不仅可以用于诊断,还可以监测疾病的进展,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测患者的预后和长期生存情况,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慢性呼吸道症状患者、有家族史的人群等,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肺功能异常,从而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延缓疾病的进展。

钟南山院士的呼吁与建议

钟南山院士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肺功能检查的重要性,并呼吁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长期吸烟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他指出,慢阻肺患者在患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的症状,当患者出现气促等症状时,往往肺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并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提高公众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改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钟南山院士还强调,慢阻肺的防控关键在基层,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将为35岁以上已确诊的慢阻肺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通过每年1次全面健康检查和4次面对面随访做好追踪查访工作,每次肺功能检查结果也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个人肺功能变化,及时调整并坚持吸入治疗方案,做到疾病的规范管理。

肺功能检查的具体操作与注意事项

钟南山建议40岁以上每年查肺功能,守护呼吸健康,预防慢阻肺

肺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通常包括通气功能检查、换气功能检查、气道阻力测定和支气管反应性测定等,在进行肺功能检查前,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2小时避免大量进食和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摘下活动性的假牙,以免干扰呼吸,如有贫血或血红蛋白下降,在检查前需验血,提供血常规报告,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检查前至少停止吸氧10分钟。

2、配合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进行深呼吸、快速呼气等动作,保持放松状态,不要过于紧张,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解读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应由专业医生进行解读,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的肺功能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慢阻肺的预防与控制

除了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外,慢阻肺的预防与控制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1、戒烟:吸烟是引起慢阻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戒烟可以减缓慢阻肺的进展,改善症状,对于吸烟者而言,尽早戒烟是预防慢阻肺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2、适当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提高肺功能,建议结合个人身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打太极拳等。

3、避免有害气体刺激:长时间处于有害气体环境中,可能会对肺部产生刺激,引起肺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待在有害气体环境中,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

4、接种疫苗:慢阻肺患者合并感染后果严重,建议至少接种一次肺炎疫苗,每年秋天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旨在保护残余肺功能,更好地带病生活,常用药物有噻托溴铵、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美特罗替卡松等,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

6、康复理疗:肺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制定锻炼计划,学会缩唇等呼吸技巧,增加活动耐量。

7、营养支持:营养不良会加重症状,增加感染风险,建议患者尽量少吃多餐,多食用鸡蛋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慢阻肺患者的自我管理

对于已经确诊的慢阻肺患者而言,自我管理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患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自我管理:

1、定期随访: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和随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2、记录症状:记录每天的症状变化,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以便医生更好地评估病情。

3、正确使用药物: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吸入剂等药物治疗,避免自行停药或减量。

4、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5、心理调适: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会面临长期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对于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慢阻肺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通过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潜在的肺功能异常,是预防和控制慢阻肺的重要手段,钟南山院士的建议,为公众提供了科学的健康指导,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长期吸烟或有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积极响应钟院士的呼吁,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守护自己的呼吸健康,通过戒烟、适当运动、避免有害气体刺激等方式,预防肺功能衰竭,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健康呼吸贡献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