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验 正文

冷冻馒头超2天会长黄曲霉素?假!

经验 编辑:茹暄 日期:2024-11-19 14:46:44 21人浏览

一则关于“浙大研究发现:冷冻馒头不能吃,冷冻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不少网友纷纷表示,自己这两天刚吃过冷冻馒头,不禁对食品安全产生了疑虑,经过多位专家和学者的辟谣,这一说法被证实为夸大其词,缺乏科学依据,本文将详细探讨冷冻馒头与黄曲霉素的关系,帮助大家科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黄曲霉素的产生条件

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在特定条件下产生,黄曲霉素的产生需要满足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黄曲霉能在10~45℃的环境中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30℃左右,湿度则需要在80~90%之间,而冰箱冷冻室的温度通常在-18℃至0℃之间,湿度也远低于黄曲霉生长所需的条件,从科学角度来看,冷冻馒头在冰箱中保存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的说法显然是不成立的。

专家辟谣

针对这一谣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沈群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黄曲霉素需要在湿度80~90%、温度25~30℃的条件下产生,但冰箱冷冻层的温度一般在-18~0℃,这种情况下产生黄曲霉素的可能性很低。”沈群教授进一步指出,如果馒头在放入冰箱之前已经发霉,或者蒸馒头用的面粉本身就是发霉的,那么馒头中可能会存在黄曲霉素,但这与冰箱冷冻无关。

深圳卫健委官微也发出了公开辟谣信息,强调黄曲霉的适宜生长温度是12℃~42℃,在0℃以下不能产毒,类似的谣言早在一年前就在网络上流传,当时的版本是“冷冻超3天就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而这一次显然是谣言的升级版。

浙江大学研究的局限性

虽然网络上流传的谣言声称这一结论是浙江大学的研究发现,但经过搜索,目前发布这条消息的自媒体并没有列出该研究的确切信息,包括具体的论文标题、研究团队等,作为涉及科学研究的报道,这种缺乏具体信息的说法并不可信。

浙江大学的研究虽然表明,馒头在冷冻环境中霉菌的生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未完全停止,尤其是在反复冷冻解冻的过程中,馒头表面的水分会迅速凝结,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一研究结论并未指出冷冻馒头会产生黄曲霉素,而是强调了反复冷冻解冻可能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该研究的表述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结论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

冷冻馒头的保存与食用

冷冻馒头超2天会长黄曲霉素?假!

在日常生活中,馒头作为一种常见的面食,其保存和食用方法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正确的保存方法可以有效延长馒头的保质期,避免食品变质和产生有害物质。

1、冷藏与冷冻的区别

馒头在室温下存放超过一天便会产生霉菌,而在冷藏环境中,霉菌的生长速度会放缓,但仍未完全停止,冷藏室的温度通常在3~10℃之间,适合大多数霉菌的生长,但不适合黄曲霉的生长和产毒,冷藏室的湿度较高,容易导致馒头失水变干,口感变差,如果需要长时间保存馒头,建议放入冷冻室。

2、冷冻馒头的保存方法

冷冻馒头时,应先将馒头自然晾凉,然后装入保鲜袋中,尽量挤压掉里面的空气后密封严实,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馒头中的水分在冷冻过程中流失,保持馒头的口感和品质,冷冻馒头应尽快在半个月内吃完,以避免长时间冷冻导致的品质劣变。

3、冷冻馒头的食用方法

冷冻馒头在食用前需要充分加热,以减少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加热过程中,要确保馒头内部完全熟透,避免夹生现象,如果冷冻的是从外面购买的带包装的馒头,建议在冷冻时不要破坏掉包装,这样更易于保存和加热。

黄曲霉素的主要来源与危害

黄曲霉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污染谷物、坚果和籽类以及牛乳等食物,发霉的玉米、花生被污染的现象最严重、最常见,黄曲霉素对人体和动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免疫抑制性,以及致突变、致癌、致畸性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将黄曲霉毒素B1评为Ⅰ类致癌物,主要会增加肝癌风险。

黄曲霉素的产生与食品储存条件密切相关,在潮湿、温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中,黄曲霉容易生长并产生毒素,在储存粮食和食品时,应注意防潮、防霉,避免食品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食品安全小贴士

1、购买食品时

购买大米、玉米等粮食时,应注意检查其是否发霉、变质,尽量避免购买土榨花生油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

2、储存食品时

储存粮食和食品时,应选择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应定期检查食品是否发霉、变质,及时清理和处理。

3、食用食品时

食用坚果、花生等食品时,如果感觉味道发苦,应立即吐出并漱口,这是因为黄曲霉素具有苦味,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注意个人卫生

在处理食品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防护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

冷冻馒头超过两天会长黄曲霉素的说法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谣言,正确的保存和食用方法可以有效延长馒头的保质期,避免食品变质和产生有害物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了解食品储存和食用的正确方法,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对于网络上流传的食品安全谣言,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不轻信、不传播,共同维护一个健康、安全的食品环境。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