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力推医疗信息互通,解决医院检查结果不互认难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医院间检查结果不互认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积极响应社会关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推动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切实解决医院检查结果不互认的难题。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医院在检测设备、检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由于不同医院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往往需要重复进行相同的检查项目,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成本,还延长了患者的等待时间,降低了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由于不同医院在检测设备、检验流程、医生解读等方面存在差异,同一项检查在不同医院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焦虑。
面对医院检查结果不互认的严峻形势,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及《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国家卫健委持续推进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工作,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信息壁垒,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 完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
国家卫健委积极推动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通过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这一举措为医院间检查结果的互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多个省份已经建立了省级或市级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并实现了与辖区内医疗机构的对接。
2. 推广电子健康卡和其他卡码协同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国家卫健委大力推广电子健康卡和其他卡码协同应用,电子健康卡作为居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中身份识别的重要载体,具有全国通用、一人一卡、服务一生的特点,通过电子健康卡,患者可以轻松实现跨机构就医、检查检验结果共享等功能。
3. 建立唯一主索引,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通共享
为了解决医院间检查结果不互认的问题,国家卫健委要求各医疗机构建立唯一主索引系统,将患者的身份信息、检查检验结果等关键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和存储,通过这一系统,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方便地调阅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结果的互认和共享。
4. 累计已有多个地级市开展互通共享
在实际操作中,国家卫健委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了检查检验结果的互通共享工作,以福建省为例,该省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平台已经接入了243家二级以上的公立医院,基本实现了省、市、县级公立医院之间的检查检验结果报告调阅共享,广东省也明确了114个首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项目,并在广州、深圳两市实现了336家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的共享调阅。
5. 广州市的实践经验
广州市作为全国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之一,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及时跟进调整互认项目,将互认工作情况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范围,规范了工作流程,广州市还建立了互认平台与“广州健康通”的对接机制,为患者提供线上报告实时推送、报告查询、云胶片查询等服务,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还显著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尽管国家卫健委在推动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不同医院在检测设备、检验流程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同一项检查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医生的解读也可能因经验和判断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结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也是医疗信息互通共享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国家卫健委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医疗信息互通共享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检验流程;加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工作,确保患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国家卫健委还将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医疗服务的整体提升。
医院检查结果不互认的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需要政府、医疗机构、患者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国家卫健委的积极回应和有力措施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医疗信息互通共享工作的深入推进和不断完善,医院检查结果不互认的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广大患者将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4 20:20:39
2025-04-04 20:02:40
2025-04-04 19:44:22
2025-04-04 19:26:06
2025-04-04 19:08:07
2025-04-04 18:49:49
2025-04-04 18:31:47
2025-04-04 18: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