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2日至24日,甘肃省遭遇了自1961年以来最为强烈的区域性暴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暴雨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多个市州受灾严重,救援与恢复工作迅速展开,本文将从暴雨的成因、影响、救援行动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暴雨成因
此次区域性暴雨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与低层切变线的共同作用,副高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携带了大量水汽,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而低层切变线的存在,则加剧了空气的对流运动,使得水汽在特定区域迅速凝结并降下,这种天气系统组合,导致了甘肃陇东、陇南、陇中等地出现了累计雨量大、降水强度强、落区集中的特点。
据甘肃省气象局数据显示,从7月22日8时至25日8时,全省共计1167个乡镇(2214个观测站)出现降水,其中平凉市大部、定西市东部、庆阳市南部、天水市东部、陇南市东部和南部局地累积降水量超过100毫米,特别是崇信、通渭、秦州、灵台等县区,局部地区累积降水量更是超过了250毫米,甚至有个别站点如崇信新窑林场达到了惊人的367.7毫米,成为此次暴雨过程中的最大累积降水量。
暴雨影响
这场特强等级的区域性暴雨,对甘肃省多个市州造成了严重影响,暴雨引发的洪水冲毁了大量农田和基础设施,导致农作物受损严重,部分道路中断,交通受阻,据初步统计,甘南、定西、庆阳、白银、天水、平凉、陇南7个市州共有19.25万人受灾,其中定西市通渭县还发生了1人遇难、陇南市武都区3人失联的悲剧。
暴雨还导致部分地区的通信设施受损,影响了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暴雨最为猛烈的时段,白银、甘南、临夏、定西、陇南、天水、平凉、庆阳等市州共出现了465站次1小时降水量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雨强达到了79.1毫米,这种强度的降水在短时间内迅速积聚,给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救援行动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雨灾害,甘肃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紧急调集救援力量,包括消防、武警、民兵等,前往灾区进行搜救和转移被困群众;民政部门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拨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在救援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深入灾区一线,协助开展搜救、转移、安置等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手,捐款捐物支持灾区恢复重建工作。
未来展望
虽然此次区域性暴雨给甘肃省带来了巨大损失,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高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也将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提升城乡防洪排涝能力;还将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恢复重建工作中,甘肃省将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恢复重建项目,努力使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甘肃现1961年以来最强区域性暴雨,虽然给当地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挑战,但也让我们看到了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一定能够早日走出灾害阴影,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5 01:28:35
2025-04-05 01:10:36
2025-04-05 00:52:26
2025-04-05 00:34:15
2025-04-05 00:16:17
2025-04-04 23:58:13
2025-04-04 23:40:14
2025-04-04 23:2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