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学历相对比较容易找工作,且很多岗位的大门只向研究生敞开。
国家公务员(省部级及以上)招录考试,除共青团中央、外交部及一些相对艰苦及冷门岗位外,大多数职位本科生连报名的机会都没有,参公事业单位亦是如此。地方公务员省直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诸如财政厅、组织部、宣传部、发改委以及其它权力较大的职能部门,基本只招收研究生。省会城市和相对发达城市的事业单位(体制内职位)对于应届生的报考要求也提高到了研究生层次。社会对于应届生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一些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型私营企业也是非研究生不要,非985和211不要,任性的很。
2.研究生学历可以获得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减少不必要的磨难。
中国目前的发展氛围整体是重视学历、重视教育的——研究生考入公务员,一年转正之后即是副科级干部(副主任科员),博士是正科级(主任科员),本科生则至少要五年。
3.研究生的收入水平普遍比本科生高。
从国有企业的角度来讲,刚进单位,硕士只比本科高两级工资。两级工资没多少,一般不超过1000RMB,但如果本科同学不能打破平衡取得超越,这个差距将会持续到死。而且很多单位的奖金系数、安全奖等相关待遇是按照学历和职务高低来计算的,换句话说,读两到三年研究生,单从收入上来讲是绝不浪费的。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起薪待遇基本成二倍比例。
4.读研可以转换专业方向,重新规划未来。
本科时选择专业大多根据父母意愿、感性理解或机缘巧合,对自身未必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考研可以再一次选择自己喜爱或适合自己的专业,多了一次重要选择的机会,是一次重大的人生方向调整。
5.读研可以获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学校对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都是分开的,会针对层次提供不同的教育资源。比如一些学校的博士论坛,可以将行业内的各种前沿****聚在一起互相探讨问题。尤其对于那些考研到更好学校的同学来说,可以听到各种内容的讲座、接触专业领域内的大牛、获取更多良好的教育资源,而这其中许多以前是接触不到的。
考研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的区别有报考范围不同、报名情况不同、考研心态不同等。
一、报考范围不同。
1、应届生考研可以报考学术型硕士,此种类型是全日制的,学员需要周一到周五全天在校上课,而应届本科生不能报考专业硕士的管理类专业(比如MBA、MPA、EMBA、MEM),可以报考专业硕士的非管理类专业。
2、往届生可以报考专业硕士,此种类型有脱产和在职两种学习方式,学员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选择。往届生可以报考的范围比应届生大,且相对来说专硕比学硕的初试难度要小。
二、报名情况不同。
1、应届考研可以直接在本科院校或院校所在地报名,现场确认时只需出示自己的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但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2、往届生考研需要在户口所在地或工作所在地报名,参加现场确认时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户口不在报考点的,确认时需要携带单位出示的工作证明、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一种是户口在报考点的,携带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及相关材料即可。
三、考研心态不同。
1、应届生考研目的不是很明确,少数同学考研都是盲从心理导致,抱着先考一下再说的心理,所以心态比较放松,考研心理压力小。
2、往届生考研有着明确的目的和强烈的动机,因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对社会及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和欠缺,对职业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规划,考研心理压力较大。
一、考研的主要好处
1.适应时代的步伐,提高自身进入社会的起点。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十年前也许本科生就是社会的骄子,然而走到今天,本科生已经不是那么受宠和独占鳌头,如果不继续深造,不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专门人才,就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就会时刻有危机感和落伍感。为了能在知识时代把握住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边缘化,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显得尤为必要。如果经过研究生阶段的深入系统的学习,获得研究生学历,就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的天平上增加砝码。
2.通过学位的快速提升,缩短走向成功的路径。
空间距离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然而一个人从立志到成功是找不到一条最短路径的,正所谓“没有最短,只有更短”,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和应对世间万物的灵活性和创新性。通过个人的主观作为,走向成功的路径确实可以缩短,考研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如果一个本科生毕业后出去打工,要谋取一个较为理想的职位,至少要5—8年,如果要生活得更好,则需要10年甚至20年。而考研、读博士和博士后,毕业后,其社会地位则可以迅速得到提升,尤其是在知识成为社会最重要的稀缺品的时候,更是如此。加上目前很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层知识层次普遍偏低,更强化了这种学历的价值。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靠做学问走向成功压缩的是时间而不是过程,这其间需要相当的毅力和极大的付出。路径压缩也不仅是限于做学问这一条道路,如何压缩一般取决于个人的智慧。
3.拓宽了交际面,开阔了人生的视野。
研究生阶段正是大学生思想开始独立,人生观、价值观趋于稳定成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能结识来自全国各地的具有一定知识积累的同学和朋友,其文化、性格、思维方式与知识结构上的互补和交流等都能更进一步增强研究生的待人处事的能力, 不同人的不同人生经历又相互给了关于人生思考的素材。
二、读研中存在的弊端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目前还是一种精英教育, 培养的是高级人才, 大量的大学生涌入考研队伍中来无疑是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但是随着大学生考研队伍的越来越庞大,一些新的问题逐步暴露出来。
1.加剧了竞争,打乱了本科教学秩序。
“考研热”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加剧了学生的竞争压力。很多大三的学生提前参战,实施考研计划,摒弃一切与考研无关的活动,整天忙于考研功课的学习。此外考研生还要忙于了解和联系招研的学校和导师, 自然使正常的本科教学秩序被打乱,大三、大四的正常教学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完成都被应付了事。很多考研生利用参加毕业实习的时间去参加考研辅导班,这也大大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因此正常的本科教学制度必然受到冲击。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生如同高考一般专事考研,为了能够自由秉烛夜读,避开学校不同意学生外租的规定,学校的住宿费照交,个人却外出租房,这也增加了学校住宿管理的难度。
2.考研动机过于功利,备考过程应试化。
许多人为学位而不是为学问来考研,有些人把考研当作通往成功的捷径,备考过程应试化,只靠突击复习,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即使考上研究生也只能在专业研究的边缘徘徊。由于考研目的不明确、不端正,导致考研虽“热”但学术却“冷”,未能水涨船高地随着考研人数和录取名额的增多而相应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学术层次。?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4 20:02:40
2025-04-04 19:44:22
2025-04-04 19:26:06
2025-04-04 19:08:07
2025-04-04 18:49:49
2025-04-04 18:31:47
2025-04-04 18:13:28
2025-04-04 17: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