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序》是一篇古文名篇,文学价值很高,也是古代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大家介绍《朱序》的文本、翻译和注释。
文本:
朱熹《论语集注》卷二十一序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小人以天下为己,不得志而谓之不吉,既得志而谓之吉。中人以天下为天下,不得志而谓之非(诽)(一作'悲'),既得志而谓之非。上人已得志,乃谓之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集大成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乎履,蒯(元音夸)艾乎(元音差)(音差 cha),不求其功,安其道,保其身,扬其志,溢其华。所以动心忍性,坚白(即坚定正直之意)不已,至于内外合于理,使命自然者也。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处事,是否尽忠?交友是否讲信用?经传统典籍时手笔不能倦怠?”小人只关心个人的利益,失败便认为不祥,成功便称之为祥瑞。中人则对天下持平和态度,失败便感叹非常悲伤,成功也只是颇感遗憾。上智之人,在获得成功后才能真正感到祥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句世代公认的言语。如果想成就大事业,就必须认真苦练,注意锤炼人的意志和品质,耐心刻苦地学习和实践。要不求功劳,特别强调行事要符合道德规范,保持自己的尊严和荣誉,充分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才能。只要内心坚定,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各种艰苦的锤炼,以至内外与道德规范相一致,自然就能符合天命。认识到界限后,才会有安定,安定后才能沉静,沉静后才能专注,专注后才能思虑,思虑后才能有所得。万物均有其启端和终结,所有的事业都是有发展过程的,明确先后次序,则近于成功。
注释:
1、三省:指夜间三次反省自己过去的行为。
2、中人:指德才兼备,常人之上者。
3、本末:是指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即为一事之成败或为一物之皆有所归。
4、终始:是指事业的过程,必须考虑到一个事物的发端和终结,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5、近道:意为进入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4 20:02:40
2025-04-04 19:44:22
2025-04-04 19:26:06
2025-04-04 19:08:07
2025-04-04 18:49:49
2025-04-04 18:31:47
2025-04-04 18:13:28
2025-04-04 17: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