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心经翻译语音

问答 编辑:衍博 日期:2024-05-02 09:53:24 950人浏览

《心经逐句翻译:了解佛教经典的精髓》

佛教经典《心经》是佛教中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被视为对佛法精髓的概括和归纳。逐句翻译《心经》有助于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智慧。以下是对《心经》逐句的翻译和解释:

1.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 观自在菩萨:指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中慈悲之菩萨代表。

*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修习深入般若智慧的波罗蜜多(菩萨道)。

* 五蕴:指色、受、想、行、识五蕴,即构成众生的五种聚合。

* 皆空:指五蕴的实相是空的,即不存在固有、永恒的自性。

* 度一切苦厄: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和困难。

2.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舍利子:指释迦牟尼佛时的亲信弟子舍利弗。

心经翻译语音

*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说明色相与空性并无二异之处。

* 色:指一切外在形色。

* 空:指一切现象的空性,即缺乏独立、永恒、固有的实体性。

3.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受、想、行、识:五蕴中除色外的四蕴。

* 亦复如是:受、想、行、识同样具有空性。

4.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是诸法空相:说明一切法皆具有空的特性。

* 不生不灭:法性不生不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不垢不净:无垢即是净,法性本来清净无染。

* 不增不减:不增加也不减少,法性不受增减影响。

5.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 空中无色:说明空性超越了色相。

* 无受、想、行、识:空性超越了五蕴。

* 无眼、耳、鼻、舌、身、意:空性超越了六根。

* 无色、声、香、味、触、法:空性超越了六尘。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空性超越了六根六尘所构成的一切境界。

*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空性超越了无明及其尽。

*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空性超越了生老病死。

6.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 无苦、集、灭、道:空性超越了四圣谛。

* 无智亦无得:空性超越了智慧和得到的境界。

7.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 以无所得故:由于超越了一切取得和执著。

* 菩提萨埵:即菩提萨垛,即成就菩提的众生。

*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依赖般若智慧的修持。

*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因为心不执著于任何境界,所以没有障碍。

* 无有恐怖:没有恐惧。

* 远离颠倒梦想:超越了一切迷惑和幻梦。

* 究竟涅槃:达到最终的涅槃境界。

《心经》逐句翻译为我们解开了其中深奥的含义,指引我们超越世俗的束缚,实现心灵的解脱和觉醒。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