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淮南子注释译文

问答 编辑:薄瑞 日期:2024-04-27 17:15:03 310人浏览

淮南子全文翻译

导言:

淮南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文集,汇集了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的精华,涵盖了伦理、政治、军事、自然等诸多领域。全书共分为21篇,包括《原道训》、《齐俗训》、《致命训》等,内容广泛而深刻,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篇:原道训

《始制》:

>天地始制,山泽始辟,草木始生,禽兽始服,鳞介始居,幽冥始明,圣人始生,万物始育。

《要道》:

>仰取象于天,俯类法于地,合气游乎四极,遂变化乎八风。

第二篇:齐俗训

《齐俗》:

>慎其独处,察其交游,观其所好,察其所恶,患其所恶而去之,乐其所好而从之。

《节义》:

>礼义者,国之良民也。礼义之不行,民之无德也。国之所以存亡者,以礼义之行不行也。

第三篇:致命训

《致命》:

>神明者得贵,不神者危殆。夫能为天下致命者,非其身不致,非其家不存,非其国不治,非其天下不宁。

《用人》:

>用人者不因其情,不取其势,不立其贤。视其所为,参其所过,因其所用,以成其功。

第四篇:大要训

《大要》: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易训》:

>知变化者,明道也。变化无穷,道亦无极。

第五篇:诱导训

《诱导》:

>圣人之为法也,不直而似直,不曲而似曲,不施而民和,不掇而民化。

《修身》:

>修身者,先治心,后制身,协气则顺,顺则定,定则静,静则安,安则虑胜,虑胜则存矣。

第六篇:物类训

《物类》:

>大道者,言之无文,行之无迹。隐藏其名而不自显也。

《本性》:

淮南子注释译文

>物之生也,有类而无名,生乎天地之间,长于万物之所然。其情有适而变化,其性有所发而无所待。

第七篇:劝学训

《劝学》:

>学者,人之所以能聪明也。若惟其所好而废其所恶,则知其所知矣。

《养生》:

>养生者,顺天之道也。顺天之道者,不失其时,不逆其和,常存乎天地之间。

第八篇:故事训

《故事》:

>古之圣人,其事有经,其行有常,其礼有度,其政有章,故其治天下也,若轮之以天,据之以地,故天下无事。

《轻重》:

>轻重者,必以其所轻者失,而其所重者得也。得失之理,如轻重之势,常存于物,无有穷极。

第九篇:兵法训

《兵道》:

>兵者,国之大事也。国之存亡,兵之所由决也。兵法者,不可以不慎也。

《战攻》:

>战攻者,动也。动者,以待不动;以忍不耐;以镇不乱;以利不敌。

第十篇:要略训

《要略》:

>人生在世,须有所略。略者,免于劳苦,获于安乐。

《安乐》:

>安乐者,心之所安,身之所乐也。安乐之道,在于知足,知足则常乐。

第十一篇:治性训

《治性》:

>治性者,顺其自然,不逆其心,养其所欲,戒其所恶,恭敬其所敬,慎守其所信。

《去欲》:

>去欲者,欲去也。欲去者,求去也。求去者,心乱也。心乱者,神伤也。神伤者,形销也。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