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问答 正文

过秦论的全文翻译及原文

问答 编辑:沐翎 日期:2024-04-22 08:22:09 365人浏览

过秦论:背景、意义与全文翻译

背景介绍:

《过秦论》是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政治文章,作者为汉代刘向。文章提出了反对秦始皇暴政的观点,主张遏制集权、保障百姓权利,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意义:

这篇文章是汉代思想家对秦始皇时期的专制统治的反思和批评,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之作。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通过“过秦论”和“五刑”两个比喻,阐述了刘向对秦始皇暴政的批判,提倡“以德治国,以礼制民”的政治理念。

全文翻译:

```

过秦论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魏氏昏首邪节,中行而改天下之至治,至于六国之卒亡,变易之将为,非一朝之寒暑,可以待也。

茍求生民之欢心者,法令既行矣,言令从之,刑罚致之,则天下咸说之矣。

茍务欲利之者,无所不用其民,则凶器日进,而民不知耻矣。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而攻城,陷阵毙将,如振槁之易也。

故曰:“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正君之道,而扶惧立威。”

未善养民者,不能养其将。未善养将者,不能得其士。未善养士者,不能得其民。未善养民者,不能得其志。

未善养志者,不能乐其事。未善乐其事者,不能得其民心。

孟子曰:“尊王攘法,为虎作伥。”其有此贼心者,不可不戒也。

惠子曰:“贤贱使能而不能用者,贱于贱也。贤贱使不能而用之者,贵于贵也。”其有能用之者,不可不观也。

故有十窍者死,无十窍者生。

```

翻译:

过去的秦国人民未能自我悲悯,而留给后人的只有悲伤;后人虽然对此感到悲伤,却不加以反思,反而使后人陷入同样的悲哀之中。

魏国的统治者荒废正道,颠覆了当时的治理之道,导致了六国的覆灭,政权易手,这并非是一时之寒暑所能等待的。

如果统治者真心想让百姓欢欣鼓舞,只需严明法令,言出必从,刑罚严明,那么天下人自然会欢喜称颂。

但如果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百姓疾苦,不择手段,那么刑具将日益加重,而人民将不再知耻。

在运用兵法时,将领要接受君命,统合军队攻城掠地,击溃敌阵斩将如砍木易如反掌。

所以说:“善于运用兵者,修身以正道,坚守法度,恪守君道,才能稳固威信。”

不能善待百姓的统治者,不能善待其将帅;不能善待将帅的统治者,不能得到优秀的士卒;不能善待士卒的统治者,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不能善待人民的统治者,不能获得人民的心意。

孟子说:“尊崇君王而无视法度,如同养虎为患。”对于这种贼心,必须警惕。

惠施说:“明明能用而不用的,比不上真正无能却被使用的;能够被有效使用的人,应该受到重视。” 对于这一点,必须予以关注。

因此,有了十个洞口的人会死去,而没有这十个洞口的人才会生存下来。

****

过秦论的全文翻译及原文

《过秦论》以明喻深刻阐述了政治上的真理和人性的普遍规律,为后世政治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政治家必须明辨是非,正确运用权力,才能赢得民心,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分享到

文章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