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知臣谨慎,故举以为亲信。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尚能保全汉室;若慢,则不足以事陛下。
故先帝诏曰:“朕以昭代之佐,以蒋琬、费祎、董允谋国事,不入朝政。其余不遗余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复之言,臣请死于明诛之日。
臣亮谨言:先帝创业未半便夭折,如今天下分裂为三,益州疲弊,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然而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我于外,是为追随先帝之殊遇,欲向陛下报答也。
诚然宜开启圣听,以彰显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用失义之言,以阻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皆为一体,升降赏罚,不宜有异。若有作奸犯科或为忠善者,宜交由有司审断其刑赏,以彰显陛下公正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有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皆为忠良之士,志向纯粹,故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无论大小,皆应咨询他们,然后施行,必能弥补疏漏,有所裨益。
将军向宠,为人行为端正平和,通晓军事,曾经试用过他,先帝称赞他为能,因此众人推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皆应咨询他,必能使阵地井然有序,优劣得所也。
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所以倾颓的原因。先帝在世时,常与臣论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皆为忠贞不渝之臣,愿陛下亲近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盛,可望日可待也。
臣本为布衣,曾在南阳务农,苟全性命于乱世,不图闻达于诸侯。先帝知晓臣谨慎,故提拔臣为亲信。愚以为宫中之事,皆应咨询臣,尚能保全汉室;若轻慢臣,则无法服侍陛下。
故先帝诏曰:“我以昭代之佐,以蒋琬、费祎、董允谋国事,不干预朝政。其余尽心竭力,皆为忠贞不渝之臣。”愿陛下委托臣讨贼兴复之功,若无功效则治罪臣,以告知先帝之灵。
若无兴复之言,臣请于明日之处死。
文章已关闭评论!
2025-04-04 19:44:22
2025-04-04 19:26:06
2025-04-04 19:08:07
2025-04-04 18:49:49
2025-04-04 18:31:47
2025-04-04 18:13:28
2025-04-04 17:55:26
2025-04-04 17:37:21